赵苏漾点点头,等他继续往下说。
“心理变态者的行为往往反映其最最直白的心理诉求,他们不拐弯抹角,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面具的掩饰,可实施犯罪行为时他们通常直来直去,为杀人而杀人,杀的是谁,他们根本不关心。”
“嗯,所以很多心理变态型杀手选择‘猎物’时都是毫无特定群体的,就像这几起案件中的受害人一样,除前几个外,职业、年龄都不太一样。”
“这几起凶杀案中,凶手对受害人施以的杀戮方式就是还原古代几大酷刑。我国的酷刑最早并非用于监狱,而始于战争,始于虐待俘虏,可以说,战争是所有酷刑的根源。”岑戈侃侃而谈,语气中透着凌厉和老成,“儿童时期我们最主要的行为是被教育以及模仿,犯罪心理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能从人的童年中找到根由,尤其是三岁到十二岁之间。凶手也不例外。那时网络并不发达,也不会有父母特意给孩子看关于酷刑的书。试问一个孩子能从哪里知晓酷刑的样貌和受刑人痛苦的嘴脸?无非就是从他的长辈那里。根据大致年龄推断,他有个长辈参加过六十年前的籍国卫岛战,经常绘声绘色地向他描述和炫耀自己在战争中的作为,并可能向他展示了一些相片,这些相片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让他产生了‘黑色的幻想’——在这种属于变态杀手童年时期的幻想中,他能随意操控一切,在实施杀戮前,他不知道已经做过多少次类似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