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那么好吃吗?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另一种说法。“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当时苏轼在南迁途中与苏辙最后一次见面。路边卖的面条不好吃,苏辙吃不下,叹气;苏轼却已吃完,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你还要细嚼慢咽品味吗?”说完大笑着站了起来。秦观听说了这典故,说这就是苏轼之前写“饮酒但饮湿”的用意了。
苏轼之前在黄州写过:“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那意思是:酸酒、甜酒,各有各的味道;我在黄州城三年,喝酒早就不挑味道了。如果再挑三拣四,怎么求一醉呢?
后来苏轼到了海南,最辛苦时北边的船都不来,米都没有了。然而,苏轼还是能穷开心:“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半个月没吃饱喝醉了,但寻思明天人家祭灶,他还能吃顿鸡喝点儿酒,仍觉美滋滋的。与苏轼并称的辛弃疾,有一句风味类似的词:“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