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古代本是韵文先发达的。春秋战国时,可称为散文发达的时代。秦及汉初,还继续着这个趋势。其时如贾、晁、董、司马、匡、刘等,都以散文见长。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等,则别擅长于词赋。西汉末年,做文章的,渐求句调的整齐、词类的美丽,遂开东汉以后骈文的先声。诗则古代三百篇,本可入乐。汉代雅乐渐亡,而吟诵的声调亦变。于是四言改为五言。而武帝立新声乐府,采赵、代、秦、楚之讴,命李延年协其律,司马相如等为之辞。其后文学家亦有按其音调,制成作品的,于是又开出乐府一体。
[1]可看《汉书·礼志》。
[2]近人谓历代君主的崇重儒学,是取其尊君抑臣,为便于专制起见,此说实系误缪的。汉代的崇儒,自因当时要振兴教化,而教化之事,惟有儒家最为擅长之故。可参看拙撰《白话本国史》第二编第八章第六节,和近人钱穆的《国学概论》。
[3]今古文文字之异,备见《仪礼郑注》中。大体不过古文“位”作“立”、“仪”作“义”、“义”作“谊”等,于意义无甚关系。其有关系的,如《古文尚书》“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心腹肾肠”今文作“优贤扬历”等,是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