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在西部地区存在、恢复和发展起来。不仅内迁的高校获得恢复和发展,还新建了不少新的大学和专科学校。到1940年时,专科以上的学校总数已经超过战前,教员数和职员数也已全面超过战前(见表3-2)。而在1939年时,专科以上的学生总数便已超过战前(其具体学科分类见表3-3)。
表3-2 1936-1941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概况
表3-3 1936-1941年全国专科以上在校学生分科统计
单位:人
规模空前的高校西迁,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促进了原来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西南地区,高校云集,文化教育事业有极大发展。高校的内迁,使得原本基础薄弱的高教事业并未因战争的摧残而夭折,弦歌得以再续,薪火得以相传,人才的培养幸未中断。大后方的学校不仅为抗战培养出来大批急需的人才,还为战后中国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日后的经济文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
二 抗日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抵抗战争,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投身到这一抗战洪流中。文艺界人士感到“一个弱国抵抗强国的侵略,要彻底打击武器兵力优势的敌人,惟有广大的激励人民的敌忾,发动大众的潜力”,而“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的有力武器”。他们广泛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这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鼓动抗战士气,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