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力上劳心”从属于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可以视之为陶行知提出的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真人”的具体原则,“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是其中两个重要指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知识分子获得“农夫的身手”的必要途径,陶行知对此深信不疑并指出了劳动的德育功能。他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的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之甘苦。
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增进知识分子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此,其作用还在于促进知识分子获得“科学的头脑”。陶行知于1931 年从日本回国后,致力于“科学下嫁”运动,提出了“科学是工业之母”的口号。显然,这是在西方的所见所闻使他已经领悟到,科学技术在工业大生产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长。面对中国社会依然依赖传统经验和技艺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的状况,面对人们对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还缺乏足够认识的状况,以及封建迷信弥漫于中国社会的状况,陶行知开始了科学普及教育。科学普及教育旨在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自然,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更重要的是科学普及教育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陶行知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指出,“百见不如一做”,“做”即实践,是在劳力上劳心,具有三个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20]陶行知在西方见到了科学的功用,回国后倡导科学普及教育正是受这一思想的指导。他说:现在的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的头脑灌输成科学化,更要把他们的一双手解放出来,让他们为社会和国家去创造。这就是说,通过教育把科学传授给受教育者,当他们掌握了科学技术,解放双手深入生产实践,把科学带进生产劳动过程,也就实现了科学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科学成了教育和现代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中介。总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称“教学做合一”的社会实践过程,既创造物质文明又创造精神文明,“科学的头脑”和“农夫的身手”分别与物质文明活动、精神文明活动相联系,都是教育主体的自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