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三明”时期的成形阶段
凉州羌乱,一直是困扰东汉王朝中后期的严重边患。汉安帝年间,东汉朝廷本想征发内附的羌人远屯西域,没料到羌人们行至半途却纷纷起来叛变反抗。羌人一乱而难以平息,竟与洛阳朝廷缠斗了百余年。这期间,汉廷调遣了重兵良将进行了多次镇压。后世晋宣帝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就曾经担任过以平羌为己任的征西将军,亲率劲旅出击,结果由于与友军配合不力,初获小胜而终遭大败,他自己也在狱中自刎以谢罪了。
羌乱既是如此难以底定,朝廷便不惜拿出高官厚禄来号召天下士民入伍平羌。持节雍凉、立功西疆,成为当时东汉热血男儿的最大追求。后世的魏武帝曹操在那篇理明词畅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写道: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看到了吗?这位权倾朝野的大枭雄,当年也只是想在西凉找到“用武之地”,然后讨羌立功而拜将封侯!
东汉朝廷为了平定羌乱,初时都是从关东地域选将调兵赴西征讨,例如邓骘、司马钧、庞参等,然而均不能彻底荡定。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凉州当地官员“太守、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着身”,既不擅用兵,又敷衍塞责;二是当时的朝廷对凉州本地的豪强势力存有一定的防范心理,不愿起用他们;三是凉州羌人确实战力不俗。郎中虞诩就很有远见地指出,若有不轨之士“驱氐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不能当”(摘自《后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