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第三个阶段是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1894)。在这个阶段中,洋务派把重点从“求强”转为“求富”。他们大力投资于纺织、铁路、炼钢等工业部门。李鸿章主办的上海织布局、华盛纱厂、漠河金矿、津榆铁路等,张之洞主办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马鞍山煤矿等,都是在这个阶段中先后开办的主要企业。但也像“求强”的口号只是个虚假的幌子一样,洋务派的“求富”也并不是真正的求国家之富,而是求他们个人之富。这些工矿企业成为洋务派官僚发财致富的利源。
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在战争中,洋务派大力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时,他们经营的各种企业也因贪污腐败而奄奄一息。洋务派散布的“求强”“求富”的神话幻灭了,他们的腐朽卖国的面目日益暴露,“洋务运动”也就此破产。
(马金科)
0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重压制和阻碍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
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但在整个70年代里创办的企业数目不多,而且规模也不大。到80年代,数目逐渐增多,除大部分仍是小型企业外,还出现了少数雇佣几百个工人的较大的工厂。一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一共创办了一百多个大小不同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缫丝、棉纺、印刷、面粉、造纸、火柴、船舶修造、机器修理等轻工业,另外也有一些新式的采矿工业。这些企业的投资都不大,大部分企业的资本都在白银十万两以下,最小的甚至只有几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