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随笔家山本夏彦曾经说:“写文章最后的阶段,要修改成好文章的秘诀是删减、删减、再删减。”
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西奥多·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仅仅985个字;戏剧大师卓别林在奥斯卡的领奖台上只说了一句话:“此刻,语言是那么多余,那么无力!”
说话与写作也一样。在要表达自己意见之前,必须要经过大脑的考虑,仔细想清楚了再以从容不迫的速度说出来,也就是说,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想法,而不是用长篇大论去烦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刚开始时他对此事很有好感,准备捐献身上所有的钱。过了一小时,牧师还在讲,他听得有些厌烦,决定留下整钱,只捐零钱。又过了半个小时,牧师的话还在继续,他决定分文不给。等到牧师说完了,几乎接近愤怒的马克·吐温决定不仅不出钱,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时间的补偿。
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对说话冗长者进行绝妙讽刺的例子。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不经意间会发现从与某些人的谈话中能得到快乐与兴味,便想再延长,希望获取更多,结果往往因小失大,连已经得到的效果都被破坏掉了。该详细的时候一定要详细,该结束时一定要坚决果断、爽爽快快地结束,这样才会让这次谈话起到一定的效果,也会给对方留下无穷的诱惑与吸引力。那种与主题无关的废话,言之无物的空话,装腔作势的假话,都让听众极为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