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类型编码
以往研究通常关注沟通过程中父母的言语和行为,从类型学角度来分析观察所得资料。在上面的综述中,许多研究者(如Hudson & Rapee,2001; Hummel & Gross,2001; Greco & Morris,2002; Barrett et al.,2005; Barrett et al.,2002; Rubin et al.,2001; DiBartolo & Helt,2007)将观察到的具体行为元素在温情(也有研究者称为积极情感、拒绝、反应性等)、控制(或称为过度保护、打扰性卷入、命令、限制、自主性等)两个方面进行编码(van Ingen et al.,2008),考察父母在这两类行为上的得分情况,以确定哪种行为或者哪些行为的组合会影响儿童发展。有些研究做了更为细致的编码工作,例如,Dekovic和Gerris(1992)的研究记录并编码了亲子沟通中的言语行为(如指向任务的积极评论、指向人的积极评论、支持、禁止、指导、指向任务的消极评论、指向人的消极评论、建议、提供信息)和非言语行为(包括非言语支持和非言语消极行为),同时还请观察者对每个父母在温情、反应性、权力运用、归纳、要求和限制6个方面评分。但在其结果分析中却将以上言语、非言语及观察者评价等各指标合并为限制控制、积极控制和支持三个变量。也有研究(Dailey,2008)关心亲子沟通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发现非言语行为对沟通确有帮助,但其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作为言语行为的辅助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