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林徽因只能把无处安放的情感寄诸笔端,在诗歌中宣泄自己无奈的情感:
我病中,这样缠住忧虑和烦扰,
好像西北冷风,从沙漠荒原吹起,
逐步吹入黄昏街头巷尾的垃圾堆;
在霉腐的琐屑里寻讨安慰,
自己在万物消耗以后的残骸中惊骇,
又一点一点给别人扬起可怕的尘埃!
在诗歌的最后,林徽因更是史无前例地写上了“三十六年十二月病中动手术前”的字样,也许当时的她以为这便是生命结尾的一个标识。
手术前,好友纷纷前来探望。面对大家的关怀与担忧,林徽因一如既往地与大家开着玩笑,看似若无其事。幸好,手术十分顺利,虽然由于她的体质过于虚弱需要长时间观察,但对比术前情况,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已大有改善。
1948年,林徽因开始整理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诗作。看她身体稍稍有所恢复便开始工作,梁思成既高兴又担心。林徽因不管梁思成的劝阻,自顾自地整理作品,为自己重获“自由”而感到欣慰,恰如金岳霖在谈论林徽因时所说的:“她倒用不着被取悦,但必须老忙着。”
1949年北平解放后,鉴于林徽因出色的建筑学术水平,清华大学聘请她为建筑系一级教授。这一年林徽因45岁,在时光与病痛的折磨下,她逐渐失去了年少时的灵动,取而代之的是洗尽铅华的沉稳与成熟。这一年,中央政协筹委会决定把设计国徽的任务交由清华大学与中央美院联合完成,林徽因在诸多学术专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清华大学设计小组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