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这是善的。
B:我完全同意,它确实是善的。
根据上述的模型,对它进行直接翻译后就成为:
A:我赞成这件事,你也赞成吧!
B:我完全愿意赞成它,你也(继续)赞成吧!
这些话中的陈述部分,由于证实了双方的态度是相同的,所以就足以表示相互间的一致。但如果把它们单独拿出来,他们所暗示的至多不过是对态度的纯描述。这时候,它们没有那种热情地表示赞许时所具有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人们态度上的相互影响。它使人们自身的赞许评价加强和鼓舞其他人的赞许态度。后面的这一效果正是人们在道德判断上取得明确一致的最重要特征。通过对上面所举例子的解释,祈使句的意义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揭示(虽然还很不完善)。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分歧的例子。
A:这是好的。
B:不,它是坏的。
用工作模型来解释,它就变成:
A:我赞成这个,你也赞成吧!
B:不,我不赞成它,你也别赞成!
这些话的陈述部分表明两个人有对立的态度,一个赞成,一个不赞成。而祈使部分则表明每一个人都在建议对方改变态度。既然已经限定了“态度分歧”仅仅与态度对立有关,仅仅与怀疑或者更改他人态度的企图有关,那么显然,前面提出的工作模型为这种分歧(尽管仍然是以不完善的形式)保留了一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