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宦官统称为太监。在建国之初,朝廷就针对太监制定了十分严格的律令,绝对禁止其干预政治。因此直到清末除了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外,宦官弄权的局面再也没有出现过。至此,宦官制度也走到了尽头。
皇室纯正血统的牺牲品宦官制度存在的原因
世界历史上,制造大量的宦官供帝王及其亲族在皇宫内苑驱使,无论东方、西方都曾经有过,但只有中国的宦官制度经久不衰,延续数千年,这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宦官制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宦官制度产生的心理基础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在成熟的父系氏族中,男性长辈只愿意在死后将权力、财产传承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别人的后代,因此,保证自己子孙后代血统的纯正至关重要。而侍候在大家长左右的男性家奴极易与其妻妾私通,从而破坏该家族血统的纯正。于是父系氏族的领导者就采用阉割男性家奴的手段来杜绝他们与自己的妻妾私通,达到保证家族血统纯正的目的。这种宗法观念及相关做法为历代帝王所接受,逐步发展为系统的宦官制度。
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分析,宦官制度有利于维护高度集中的专制政治体制。帝王们自登上宝座的那一刻起,便想尽一切维护自己的权力,以免大权旁落。而侍候在自己周围的下人虽然不是官员,但与自己朝夕相处,对自己的言行举动了如指掌,因此人选十分重要。而朝中的文官武将本身已具有相当的权力,不能再给他们接近自己的机会,因此需要一些比文官武将更信得过的忠实奴仆侍候在自己的周围,负责处理杂役和传达自己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