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掌权后一手提拔荀彧之子荀(左岂右页)做了散骑侍郎,并将女儿嫁给了荀彧的孙子荀霬为妻室,以回报荀彧当年的栽培辅导之恩。
直到数十年后,司马懿挟高平陵事变之胜而成为第二个曹操时,他在最后关头仍然遵循着荀彧当年给曹操的建议:
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始终没有接受魏廷颁下的相国之尊、郡公之爵和九锡之礼。
光耀千秋,万古流芳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之冬,荀彧逝世于寿春。
噩耗传来,《后汉书》记载:“帝(指汉献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家曹植写了一篇极为真切的文章来悼念他。
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僚士庶,欷歔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结辙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百年之后,裴松之对他做了最客观的评价,历久而称真。
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崄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于当年,布诚心于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