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作用论与神人观
伊里杰纳由其哲学与宗教关系的思想孕育出理性培养的教育目的观,但是这种理性能力的培养是否具有可能性,则取决于教育对象即人是否具备认识的主体性和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只有在人具备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的前提下,这种理性培养的教育目的才有可能实现。同时,即使具备了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教育媒介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作用的问题,即教育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伊里杰纳自身关于人的认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论自然的区分》一书中,伊里杰纳把自然的过程分成四种存在:第一类和第四类存在指的都是上帝;第二类存在指种和类,包括上帝的各种各样的理念、万物的形成、本质或逻各斯;第三类存在指的是具体事物,是“自身被创造却不能创造他物的存在”,而人就属于这一类存在。这种划分表明伊里杰纳把上帝看成是创造了万物并且超越了万物的存在,是世界所有存在与非存在的本源、核心,同时又是归宿,具有至高的地位。人作为上帝所创造的万物的一种,无疑是居于上帝之下的存在。但是人和其他存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并列抑或是主宰或是其他?伊里杰纳认为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殊存在物”。人既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又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其他存在物则仅是二者之一,由此伊里杰纳提出了人要优于其他存在物的命题。他根据观念是万物的本质并且先于事物而存在的原理,推导出上帝使一切有形的与无形的被造物,使整个被造的大自然,都包含在人里面。他认为,“凡有形与无形的被造之物,没有不包罗在人心里,没有被造物的本质不是在人里面的”[117],“宇宙间一切,不论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任何部分,无不存在、知觉、活着及概括在人里面”,甚至“天使所禀赋的本性,也无不存在于人的里面”[118]。实际上他是把人置于了一种上帝之下、万物之上的地位,由此凸显出了人在万物中的独特地位,具有初步的人本主义的思想萌芽。同时,伊里杰纳并未停留于仅仅把人看作较为优越的种类的观点,而是进一步突出人的作用。他认为上帝之所以把万物的观念或本质统统放在人里面,目的是要在人里面创造一切。“如果事物本身存在于它们的观念中比存在于它们自身中更为真实,并且如果它们的观念自然存在于人中,那么它们都是在人中被创造的。”[119]在这里伊里杰纳把人置于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的地位之上,强调人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既然人的理念创造出了其他的存在物,那么也必然能够认识其他的存在物,从而肯定了人类的认识活动。他还认为这种认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性活动,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性就肯定了人类先天具有获取知识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人类社会后天的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命力,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因此,伊里杰纳认为人类先天认识能力使理性教育目的培养有了可能性。教育的作用则正是在于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成人类理性能力的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