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风俗正被人们渐渐淡忘,但是,清明节荡秋千的情景在人们的记忆中,历历如新。那时,一到清明节,男女老少都开始兴奋起来,壮小伙们都等不及,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亮出绝活,一显身手,而大姑娘小媳妇们看起来更高兴,她们穿着花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的甩着一条大辫子,系着红头绳,还插上鲜艳的花朵……村里的空地上,早已架起了秋千,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围着秋千看热闹。小伙子们荡秋千讲究惊险、出奇,但荡的时间并不长。荡秋千荡得最多的还是大姑娘小媳妇,她们你抢我夺,嬉笑玩闹,连看热闹的人都被她们感染了,跟着起哄、喝彩。经过漫长而寂寞的冬季,整个村庄都仿佛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一下子活跃、热闹起来。
在北京西郊还流传着一句民谣:“大清明、小清明,打了秋千不腰疼。”可见荡秋千的强腰健体作用。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顺农时,其节俗也浸透着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经验感知。在春意萌发的清明,荡秋千舒展了蜷缩一冬的四肢,让身体与万物一起在春气的感召下活动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有益身心的乐事!
第六节 端午节的两大主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又称端五、端阳。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