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起义
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徭役、兵役极为沉重,民不聊生,终于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为征高句丽,征发全国兵、民数百万,造成“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的局面。尤其是山东、河北更为严重,加上水旱灾害,农民大起义首先在这里爆发。王薄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率民众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毋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民反对辽东之役,贫苦农民纷纷参加义军。大业九年(613年)贵族杨玄感借农民起义之机,起兵反隋,虽很快被镇压,但消耗了统治集团的实力。大业十年(614年),各地义军已达百余支,起义人数达数百万,并逐渐形成了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夏军(窦建德)和江淮的吴军(杜伏威、辅公袥)三大义军。瓦岗军在李密的策划下,联合附近各支义军,大败隋骁将张须陀;攻占洛阳东北的兴洛仓,开仓赈济,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占有河南大部分郡县,成为北方各支义军的盟主。瓦岗军将20万隋军困于洛阳城,与之展开大战。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之势,各地官僚军将、地主豪强乘机割据一方。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长驱入关中,攻克长安。次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闻之,称帝建立唐朝。瓦岗军在与隋军的拉锯战中,消耗很大,被控制东都的王世充乘虚打败。窦建德军于唐武德四年(621年)为唐军所败。杜伏威于武德五年(622年)降唐。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起义,历时7年,遍及全国,摧毁了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