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春秋董氏学》在康有为公羊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康有为尊孔子为教主,奉董仲舒为儒宗(而且是两汉四百年的阶段性教主),极为推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春秋董氏学》中认为,孔子之道在《六经》,《六经》统一于《春秋》,《春秋》之义在《公羊》,而“欲学《公羊》者,舍董生安归”?董仲舒“明于《春秋》,为群儒宗也”。掌握《春秋》大义、孔子之道的正确路径,应当是:“因董子以通《公羊》,因《公羊》以通《春秋》,因《春秋》以通《六经》,而窥孔子之道。”[80]他认为,《春秋繁露》所表达的微言大义,“是皆孔子口说之所传”,因此,他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的主要内容,按照专题摘录汇编,以为阐发《春秋公羊学》的微言大义,论证孔子改制理论,进而为自己托古改制思想作论证。
鉴于《春秋董氏学》在康有为公羊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两岸过去在相当程度上对于该书意义的忽视,故本文尝试对《春秋董氏学》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供方家指教。
1.《春秋董氏学》的结构
《春秋董氏学》除“自序”外,正文共八卷,分别为:《春秋旨第一》《春秋例第二》《春秋礼第三》《春秋口说第四》《春秋改制第五》《春秋微言大义第六》(上、下)《传经表第七》《董子经说第八》。这八卷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各卷,都是康有为摘编董仲舒《春秋繁露》的内容,按照每卷的主题,加上小标题,适当加注按语,阐发他所认为的《春秋》大义。卷七是康有为弟子王觉任根据康有为《公羊》学术观和传承观编制的“传经表”,卷八是康有为对董仲舒《春秋繁露》若干内容与《六经》和《论语》等经典关系的点拨(指明出处),以及“训诂附”。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在卷首都有导言,而且在诸多条目下有按语;卷七在卷首有导言,但作为正文的整个“传经表”内容没有按语;卷八没有前面七卷那样的卷首导言,而且按语极为简单,仅仅是对所编列的《春秋繁露》若干内容出处的点明而已。因此,整部《春秋董氏学》的重点,是在前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