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上看,旧唯物主义包括自然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两种形态。
自然唯物主义始自古希腊哲学,后在霍布斯那里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唯物主义中的机械唯物主义派。从总体上看,自然唯物主义依据“时间在先”的原则,把整个世界还原为自然物质,物质成了“一切变化的主体”,人则成了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和自然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自然唯物主义确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却一笔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它研究“整个世界”,却唯独不给现实的人一个切实的立脚点。换言之,在自然唯物主义体系中,存在着“人学空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自然唯物主义是一种“纯粹的唯物主义”,而到了霍布斯那里,“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30]。
人本唯物主义起源于法国唯物主义中的另一派,即“现实的人道主义”,在费尔巴哈那里达到典型的形态。“费尔巴哈比‘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是‘感性对象’。”[31]具体地说,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思维和自然相统一的基础,力图以“现实的人”为基本原则来理解世界。然而,费尔巴哈却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没有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32]。因此,费尔巴哈最终得到的仍是抽象的人,忽视的仍是人的主体性。同自然唯物主义一样,人本唯物主义也“只是从客体的形式”,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包括”在“旧唯物主义”的范畴之中,并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不了解实践活动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