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初期后勤保障力量十分薄弱,人员总共不到7000人。后勤部队是临时抽调组成的,领导机构是由东北军区后勤部派出的前线后勤指挥所,普遍缺乏现代化后勤保障工作经验。
当时朝鲜北部铁路不通,志愿军所需的作战物资主要靠为数不多的汽车运输。在美军航空兵不分昼夜地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封锁轰炸下,运输效率极低,远远满足不了前线的作战需要。在第一至第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的粮食供应仅能达到部队需要量的25豫,弹药只能作重点补给。
随着志愿军和人民军战线迅速推进,后方运输线延长,尤其是在侵朝美军把切断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运输线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不惜出动大量飞机进行轰炸封锁的情况下,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致影响到作战效能的发挥。
夜间抬运木料,抢修公路便桥
鸭绿江北岸物资堆积如山,而志愿军粮弹接济困难,在前线忍饥挨冻。积极开展对空斗争,努力改善后方交通运输,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早在1951年1月下旬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上,就特别强调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并决定迅速增调铁道兵、工程兵及二线部队抓紧抢修和开辟道路,充实兵站、运输、装卸力量,派空军和高射炮兵部队对后方实施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