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沃洛希诺夫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第一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明显与整个20世纪十分盛行的索绪尔语言学思想正相对立。符号从其产生之初起就具有双重指向性:它既可以是一种生产工具(如镰刀和斧头),也可以转换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符号。而索绪尔式的语言学在肯定语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肯定语言的自律性系统性的同时,却竭力主张语言的非外指向性。沃洛希诺夫反对抹杀语言的外指向性。他指出:“符号不只是作为现实的一部分存在着的,而且还反映和折射着另一个现实。所以,符号能够歪曲或证实这一现实,能够从一定的角度来接受它,等等。……哪里有符号,哪里就有意识形态。符号的意义属于整个意识形态。”[9]沃洛希诺夫进一步指出:“每个意识形态创作领域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面向现实,以自己的方式来折射现实。每一个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但这种意识形态现象并非一种纯粹心理或意识现象,而是具有“某种物质形式:声音、物理材料、颜色、身体运动等”。所以,人们一般以为理解可以是直接的,是错误的,“理解本身也只有在某种符号材料中才能够实现。”[10]
相关影视:安逸行者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