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一个途径:话语本身社会形成的反映,研究这一途径的两种界限:话语哲学历史和话语在话语中的历史。”[108]
实际上,后来被冠之以巴赫金的全部话语理论,在这里已然显现其完整的轮廓了。巴赫金小组的话语理论在这里已经初现端倪。不但如此,巴赫金小组关于人文学科方法论的全部雏形,也已全然显现于此了。
第四节 沃洛希诺夫论内部言语和理解
沃洛希诺夫和巴赫金都采用例证分析法对表述的方程式进行了阐释,都主张语言实质上具有对话性,都抨击了语言或多或少是一个开放或封闭、动态或静态系统的观点。对他们而言,语言既非自主自足也非半自主自足的前来与超语言力量产生相互影响的整体。毋宁说相反,超语言学力量乃是语言及其历史的构成成分。因此,对于语言的理解,就必须立足于“超语言学”的立场(用沃洛希诺夫的话说,是“社会学前景”)。
与沃洛希诺夫不同,巴赫金并未试图采用其他系统的术语来对这种非系统性现象进行阐释,就算该系统是历史唯物主义也罢。按照索尔等人的说法,从“散文学”的角度看,世界本应就是一片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