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大起义,埋葬了隋王朝,也沉重地打击了佛教势力。“大业末年……法轮绝响,正教陵夷。”[14]义军所到之处,“破县烧寺”[15],“佛寺僧坊,并随灰烬;众僧分散,颠扑沟壑”[16]。以至唐初,“天下寺庙遭隋季凋残,缁侣将绝”[17]。佛教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冲击。
唐王朝建立以后,对隋代的宗教政策有所调整,但仍很重视对佛教的管理和利用。唐高祖本人是信仰佛教的,如他早年曾为子世民祈疾造像;[18]起义之初,又在华阴祀佛求福;及即帝位,也搞过一些立寺造像、设斋行道的崇佛行动。[19]但由于太史令傅奕为首的一批大臣鉴于隋亡的教训,上疏亟言佛法害国蠹政之弊,敦请废佛,于是,唐高祖于武德九年(626年),下诏沙汰佛、道二教。但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发生,高祖被迫退位,沙汰令最终未能执行。
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并不迷信佛教,他曾说过:“朕于佛教,非意所遵。”[20]但他出于政治的考虑,也扶植和利用佛教。贞观三年(629年)下令在旧战场建寺7所,度僧三千,超度双方战死亡灵;舍旧宅通义宫为尼寺;为报母恩,大行布施绢200匹。唐慧立、彦悰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记载:“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唐太宗还重视佛经的翻译和介绍工作,在贞观初就建立译场,组织人员翻经译典。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量佛教经、像,使汉传佛教深入藏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求法归来,受到朝廷隆重欢迎。太宗将他请到洛阳宫中倾心交谈,并想请他襄赞军务,共征辽东,但为玄奘力辞。于是太宗在京城长安慈恩寺为他组织了3000人的庞大译场,使他得以高质量地重译、新翻佛经75部、1335卷。由于太宗的推崇,佛教各宗派,如三论、天台、华严、净土、律宗等,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唯识宗盛极一时。但太宗对佛教的过快发展也做了一些限制,如在即位之初,派遣治书侍御史杜正伦检校佛法,清肃伪滥僧尼,对私度僧尼者,处以极刑等,力图将佛教的发展纳入朝廷控制的轨道中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