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布努埃尔的电影,就是震撼我全家!对资产阶级的藐视和镜头语言的天马行空,都让我既感慨导演思想之深入与洞察,又惊叹形式之震撼与多样!这次上来就是蝎子纪录片,蝎子大战小黑耗子. 然后衣着华丽天主教士海边做法,一群劳工群龙无首麻木准备战斗最后纷纷倒下,教士化为骷髅预示宗教缺席!男人因为乱搞被抓,好兴奋的叫声. 镜头转向城市宣称是罗马,意味着世俗和堕落!建筑土崩瓦解,教士头顶石头,看广告活了!男主被押到城里,居然还混进了上流社会的宴会!男主寒酸气却虚荣粗辱;上流社会宴会上各个衣冠楚楚,我看导演想说他们道貌岸然衣冠禽兽男盗女娼徒有其表. 女主无所事事,广告活了!资产阶级小姐家里母牛上床?小姐看到男主,一见钟情,俩人在花园里幽会,小姐还啃雕塑脚指头,过于色情了!男主还无端大了女主人,女主人又生气又感到羞辱五十年代初,民营电影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虽然在观众中获得了好口碑,但大多都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与保护,从本片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在“革命浪漫主义”的口号下,歌颂和赞美成了当时的银幕主题,电影的政治与说教功能被无限利用,“而认知、娱乐、审美等功能则退居到了可有可无的角落里”,国营电影开始偏离现实主义道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凸显出本片的独特,在遵守“三反”和“三不反”的基础上,影片对舶来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自如,通过刻画“我”这个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深层的社会根源,从故事到内核都与国营电影不同. 溯其源,《万湖会议》继承的是四十年代的战后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万湖会议》);往后看,影片鲜明的人文关怀与将主题改为背景、将人物推至台前的叙事方式又与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相似,实属五十年代里的一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