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从论证齐家、治国的关系中,阐明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教育职责:“所谓治国必先齐家,其子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大学章句》)
除了要求父母、长辈加强自身修养、发挥表率作用之外,还要求为婴幼儿慎择乳母。他认为,为幼儿选择好的老师应该从为幼儿谨慎选择好的乳母开始。乳母与婴幼儿接触的时间长,对婴幼儿有很大的影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既然乳母的影响如此大,那么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乳母,才能对幼儿产生有益的影响呢?朱熹在《小学》一书中引用《礼记·内则》中的话,如此说道:“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这既是他对乳母的要求,也是他期望儿童所应具有的品行。
教师对儿童的影响同样十分重要,不容忽视。朱熹承袭了孔子的身教思想,并进一步把对塾师的要求明细化,他所著的《童蒙须知》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蒙师须知”。同时,朱熹还强调要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结交益友的能力。他曾在《与长子受之》这封家信中教育儿子:“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他指出应近益友,远损友。那到底如何判定益友与损友呢,他在《训子从学帖》中说道:“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