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的书法有一件大事值得重视,这就是刻帖,并出现了《淳化阁帖》,此后专门形成了帖学派,与传统的碑学派互竞互长。刻帖始自太宗。宋太宗垂意翰墨,淳化三年(992年),他一方面将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加以集中;另一方面又遣人到民间购募古代帝王及名臣手迹,然后令王著加以编次,标明法帖,刻于枣木板上。此丛帖共十卷,其中“二王”手迹居大半。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卷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历代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献之书。此帖明显推崇“二王”,不屑于唐楷,至于颜真卿的书法收录很少,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宋代刻帖力斥尚法的唐书,重新追溯晋代风韵。《淳化阁帖》开创汇帖之风,帖学在宋之后蔚然成风,重辑、翻刻者很多,宋代就有《大观帖》、《修内司帖》、《潭帖》、《绛帖》、《二王府帖》、《泉州帖》、《澧阳帖》、《鼎帖》、《戏鱼堂帖》、《绍兴兰帖》等十多种。
宋初的书法,大体上继承了唐五代书风,但宋代书法家不愿追随唐楷的尾巴,而是另树大旗,承继晋行书的遗风,把行草书发展到极限。
宋初的书法名家有李建中,其书风基本上继承了五代杨凝式的书风,书法成就与杨氏齐名。《宋史》本传中言:“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其下笔质朴自如,圆转飞动,气象飘逸。他的代表作是《土田帖》,起着从唐五代到宋四大家的嬗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