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莫大于严(尊)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把周公之德,归之于孝。由这些话来看,曾子的所谓孝,与并称孝悌的孝不同,实是近于孔子的所谓仁的。曾子说:
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15)(《曾子·立孝》)
这是说,作为行孝的方法,在主观上从忠,在客观上从礼;这和《论语》中作为达到“仁”的方法,教以忠恕与复礼很类似。总之,曾子以孝为宇宙的原理,人类的道德,为实践孝,从忠与礼。这全只是把孔子的仁,改名为孝。
传述曾子之学的,有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字,他父亲叫伯鱼,子思的生卒年月不详;伯鱼先孔子而死,子思在鲁穆公时还生存着,这是确凿的事,至少,从孔子的卒年(公元前479年)到穆公的初年(据汲冢《纪年》,为公元前415年)的六十五年间是生存着的,这是确实的。实际上,恐怕只生存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吧。(16)据《史记》,子思的年寿是六十二岁,这恐怕是八十二岁的伪误吧(17)。
子思的文献,据《汉书·艺文志》载着“《子思》二十三篇”,今不传;但据梁沈约说(18),现在的《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等四篇,是从《子思子》中抄出的,所以,可以由此看到《子思子》的一部分。这四篇中,特别有名的是《中庸》篇,后汉郑玄也已说过这是子思的遗作。熟读这四篇,其中最古的是《中庸》的上半部,《表记》《坊记》《缁衣》等三篇次之,《中庸》的下半部感觉是很后来的思想。(19)子思作《中庸》,《史记》中也记载着,但《汉书·艺文志》中还举《中庸说》二篇,据这书名来推测,是解说《中庸》的;《礼记》的《中庸》中旧的部分是子思的《中庸》,感觉是后来的思想的部分是它的解说吧。这旧的部分,以朱子的《中庸章句》来说,是从第二章到第十九章(但其中第十六章,应移于第二十三章之后的,似是错乱了的)的十七章;此外,似成于秦代而附加的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