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花园里的女人》几年之后,莫奈前往巴黎城外一处名为“蛙塘”的热门度假地,与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一同作画。他们注视着水面上瞬息万变的光影,竭力将那一刻的视觉印象用油彩展现出来。在当时,户外作画还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大胆之举,自然吸引了许多路人好奇的目光。与这一行为相应的是一种“凌乱断裂”的笔触形式,这后来也成为“印象派”风格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 《风的效果:一排白杨树》,克劳德·莫奈,1891年,布面油画,100厘米×73厘米。巴黎,奥赛博物馆
19世纪50年代,原本的巴迪侬派画家逐渐汇聚到了巴黎。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于1830年出生于丹麦维京群岛,先在加拉加斯工作了几年,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来到法国巴黎。四年后,莫奈也来到巴黎,两人相遇于瑞士学院(Académie Suisse),这是一所教授临摹模特的私立学院,以氛围宽松著称。1860年,马奈在巴黎巴迪侬街区租下一间工作室,两年后在珑尚跑马场遇见了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一年后,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从普罗旺斯来到巴黎,同样入读瑞士学院,并与毕沙罗交好。同年,雷诺阿从利摩日来到巴黎,加入了画家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的工作室,在此遇见了莫奈、巴齐耶和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西斯莱是这个团体中唯一的英国画家,但他出生在巴黎,一生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法国度过。巴迪侬派最后一名成员是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她于1868年遇见马奈,此前一直在巴黎居住,其画作还曾在沙龙展出过好几年。